听新闻
放大镜
战“疫”日记|防疫“夫妻档”:“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奉献”
2020-02-18 10:09:00  来源:无锡高新区检察院

  

  于颖

  1981年生,2009年入党,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第四届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业务标兵”。

  “老柏同志,我们单位组织抗疫志愿者报名,我刚刚报名啦!”

  “哈哈我也正想给你打电话报备呢,我刚刚也报名了。”

  “心有灵犀,好同志!不过我们单位报名的人很多,不知道能不能选上我呢!”

  “你不是常说'检察院的女生干活都是女汉子'嘛,放心吧!”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老百姓的心,我每天睁开眼睛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疫情实时地图”,关注微博热搜,作息晨昏颠倒,心情浮浮沉沉。可惜由于春节期间外出,不得不按照规定,老老实实居家隔离。

  好容易等到复工上班了,单位组织抗疫志愿服务,我立马报名参加,并第一时间向爱人柏鹤汇报。他在区委宣传部工作,没想到竟与我不谋而合。

  更巧的是,我俩居然被分配到了同一街道同一社区,开启了在江溪街道卫星社区做防疫“夫妻档”的日常工作。

  

  “上岗”第一天,我俩早早来到社区等待工作分配。男主外,女主内。老柏同志的日常工作主要负责为隔离家庭上门送物资、扔垃圾,在门岗出入口为来往的居民检测体温、发放通行证,宣传防疫安全知识,而我的工作则是负责电话排查居民离锡返锡情况。

  

  

  卫星社区外来人口较多,而社区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大年三十接到通知后,他们就一直扎根在工作岗位上超负荷工作,志愿者的及时到来让社区同志感到“松了一口气”。我们加强对辖区居民离锡情况排查、隔离居民生活保障、重点人员常规检测等等,尽量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在检察院,我曾办理了上千个刑事案件,每天面对的不是犯罪嫌疑人,就是律师、被害人、被害人家属等。在社区,我是一名“接线员”,第一天,就接、打了数百个电话,排查了300户人家。当然,这也要归功于多年办理案件的经验,使我能够迅速归纳、整理出一套“话术(核心问题排查清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打电话,也是一门技术活。当居民册上登记的是八十多岁老人,我问多问一句“有没有同住的子女啊、家里蔬菜够不够啊、有什么需求”;当对方是医生、护士、警察、保安等一线人员时,我会多说一句“感谢您的付出、辛苦了,一定要做好防护”;当对方表示“已经居家十几天了”,就会感谢他们的坚守、鼓励继续坚持……有时候也会遇见这样的人,“终于有人和我说话了”,就会耐心的陪他聊会天,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

  身相远,心相近,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2月6日那天,在核查一户居民时,对方表示目前人在广东,打算2月7日晚乘飞机返锡。问明了具体航班、落地机场、时间后,我又询问了一下她最近的身体状况,得知是一位怀孕30周的孕妇。于是我赶紧叮嘱她做好防护措施、注意居家隔离事项等,并告知了社区工作人员。晚上回家后还是有点不放心,担心她有没有顺利返回无锡。2月8号一大早到社区,问了工作人员住户的情况,知道一切正常并已完成隔离,顿时放下了心里的石头。

  在社区工作了几天,工作平淡琐碎,看着都是些微小事,却时有状况发生。比如,对于志愿者的服务工作,绝大多数居民是非常理解和配合支持的,但也有少数例外,让你有种“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那些社区同志总能用平实接地气的语言、巧妙的方法将问题一一解决。群众工作是门艺术,在这一点上我与基层社区同志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不断向他们学习。

  

  

  

  马上新吴区的很多企业就要开工了,面临复工前返工潮情况。每天,我和老柏同志都是最早到达的志愿者,他开窗通风,为一天志愿者工作做好准备。每天晚上,我都是做完消毒工作才离开。回家后,我们一起讨论无锡市相关文件,及时学习最新精神。对于掌握不清楚的情况,也第一时间请教社区工作人员,力求精准答复,希望尽量想的周全一些,尽最大能力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都非常喜欢崔卫平老师的一句话:“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作为党员,在国民危难时刻,我们都应承担起责任,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奉献。

  编辑:郝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