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前夕,四位山东农民工因被包工头拖欠工资,没钱回家过年,通过网络向无锡市新吴区检察院信访求助。该院一方面积极履行支持起诉职能,另一方面紧急为他们申请并发放了司法救助金一千元。大年二十七这天,买到了回家车票的四位农民工兄弟踏上了回乡之路,申请人朱先生激动的表示:“本来很揪心,有了检察院的帮助,感觉很温暖,这下我们能回家过年了!”
这是新吴区检察院践行司法为民、提升工作质效的一个缩影。
2018年以来,新吴区检察院坚持以人为本、司法为民,聚焦司法救助“主动、精准、便民、多元与长效”五个维度,创新司法救助的方式和途径,共救助刑事被害人等12人,发放救助金21.4万元,切实解决刑事被害人等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困难,帮助走出困境,传递司法温情和力量。
主动高效,“应救尽救”有力度。
该院深入社区、企业和学校,走访民政、残联、团委等部门,大力宣讲司法救助工作,及时发现和移送符合救助条件的案件线索。通过树立全院司法救助“一盘棋”理念,控申部门依托案管信息平台,及时了解案件信息,主动提醒业务部门关注需要救助对象;业务部门对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的需要救助的案件线索,主动与控申部门联系,建立双向的信息通报、工作衔接制度。这样使得办案人员将救急帮困、化解矛盾、及时发现司法救助线索的意识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主动依职权提起国家司法救助,做到“应救尽救”。
助力脱贫,靶向救助求精度。
坚持司法救助工作精准融入到脱贫攻坚大局中,为“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困难群众有效提供司法救助,解决贫困救助申请人最紧迫的生活需求。七十岁老人黄阿婆因家中唯一顶梁柱儿子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去世,肇事方无任何赔偿,刚刚考上大学的孙女学费没有着落,仅靠黄阿婆微薄的退休金生活。得知这一情况后,该院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快速审批,在孙女开学之前,将3万元救助金发放到位,解了黄阿婆的燃眉之急。
便民快捷,救助跑出“加速度”。
为提高救助工作效率,该院开通内外协作的绿色通道,构建起受理快、审查快、报批快、发放快的“四快”救助模式,从申请救助到救助金发放时长缩短到一周,极大纾解了申请人的难题。在救助王先生案中,王先生的妻子与小儿子因交通肇事双双身亡,为照顾年仅4周岁的大儿子王先生辞职在家。肇事一方仅赔偿了部分丧葬费后,再无赔偿能力,而相关的保险赔偿还在民事诉讼之中,旷日持久,王先生失去收入来源,生活困顿。该院在核实情况后,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将3.5万元救助金送到了王先生的手上,让承受着巨大的经济与精神双重压力的他感受到了司法的善意和温情。
人文关怀,多维救助显温度。
开展对涉案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多维救助”,在优先救助、快速救助、救助资金倾斜的同时,推行涉案未成年人心理辅助、法律援助、社区帮助的一体化救助模式,满足救助对象的特定化、多元化需求,实现救助效果最优化。该院与心理咨询师协会合作共建,成立“心灵之光”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对符合条件未成年被害人实行心理疏导全覆盖,抚慰孩子受伤的心;与司法行政部门共建法律援助平台,加强与民政、妇联、关工委等职能部门和社会公益组织协作,形成救助合力,在技能培训、就业岗位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确保及时准确“输血”。五年来,该院共救助未成年人、残疾人15人,辅以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帮助这些特殊群体早日愈合创伤、恢复正常生活。
长效延伸,跟踪救助有深度。
该院建立司法救助长效延伸机制,坚持“一次性”救济、“终身制”关怀的价值指引,对已办结的司法救助案件,实行“一人一档”的跟踪式救助。主动通过家访、电话、微信回访等方式进行常态化回访,了解救助对象一直以来的学习、生产、生活及精神状况,确保救助对象走出困境,重拾生活信心,生活“稳”,精神“振”,心气“顺”,充分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司法救助一头连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关爱,是让最能直抵群众内心、感受司法温度的一项民心工程。”新吴区检察院代检察长丁宏伟表示,该院将继续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确保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和谐统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