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脆弱的需要
2021-03-16 14:47:00  来源:无锡高新区检察院

在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总结的人类81个基本需要中,其中有一个需要是,脆弱。

对于习惯于被打鸡血的我们来说,脆弱,不是一个需要,而是要被抛弃、被隔离的一种不好的特质。

于是很多人不允许自己不坚强,不快乐,不阳光。他们把所有的困难和痛苦都自己扛,羞于求助和倾诉,直到再也扛不动。

为什么人们不愿意接纳自己的脆弱?这往往要从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来回溯。

我们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当孩子摔跤了,磕破了膝盖,我们往往会制止孩子的眼泪,说:不哭不哭,不疼不疼。

在和孩子分床的过程中,把他赶到小黑屋,告诉他:勇敢些,不要害怕。

在孩子考试之前,我们跟他说:不要紧张。

当孩子不快乐的时候,我们会跟他说:快乐是一种美德。

我们一心想培养出健康快乐的孩子,所以我们不允许孩子不健康,不快乐,不勇敢,不从容。

我们习惯于把感受分为正面感受和负面感受。我们只愿意接纳那些正面感受,而去排斥那些负面感受。

我们不知道所谓很多的负面感受,其实是在保护着我们,帮助着我们,提醒我们没有被满足的需要。

恐惧感,让我们逃离危险;适度的紧张,让我们更好地提高效率;悲伤,让我们更好地连接现实。

那些压抑下去的所谓的负面感受,可能会以另外一种面目卷土重来,可能是抑郁,焦虑,也可能是反社会型人格。

被压抑了感受的人,也许会习惯于把所有困难都自己扛,直到再也扛不动,如同中兴那个被解聘的程序员,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被压抑了感受的人,也许会关闭了自己的感受通道,变成一个穿戴着坚硬铠甲的人,他会用防御机制把自己保护起来,却很容易伤害到别人。

人都有脆弱的感受。那些脆弱的感受有被看见和接纳的需要。

那些没有被接纳的脆弱的感受,容易变成羞耻感和恐惧,在人类的能量层级中,羞耻感和恐惧是能量最低层级的两种。

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把人们常说的正面感受认为是“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把负面感受认为是“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苏菲神秘派诗人鲁米写过这样一首诗----《客栈》:

做人就像是一家客栈,

每一个早晨,

都有一位新到的客人。

喜悦、沮丧、卑鄙,

一瞬间的感受来临就像一位不速之客。

欢迎和招待每一位客人!

即使他们是一群悲伤之徒,

来扫荡你的客房

将家具一扫而光,

但你还是要款待每一位宾客。

他或许是在为你打扫

给你带来新的欢乐。

即便是阴暗的思想、羞耻和怨恨,

你也要在门前笑脸相迎,

邀请他们进来。

无论谁来,都要感激,

因为每一位

都是世外派来的指引你的向导。

那么我们如何接纳那些需要没有被满足时的感受呢?

有的时候,那些感受只需要被看见。当痛苦来临的时候,没有必要急着逃开去。你只需要细细的体会自己身体上的痛苦,感受身体的变化,喉咙紧缩,胸口起伏,呼吸急促,这些都没关系。你只需要跟你身体的感受在一起呆一会儿,这份痛苦被看见了被接纳了,他就会离开了。这些感受还会告诉你,你的什么需要没有被满足。

也有的时候,我们的痛苦,需要他人的倾听和真诚的反馈。

布琳·布朗在《脆弱的力量》一书中,这样写道:

羞耻感和恐惧会因为人与人之间,强烈的连接而消退。

当我们拿出勇气诉说自己的过去,羞耻感就会消失,它最害怕被倾诉,一旦被分享,它就无法存活。

所以,对于孩子的脆弱,他的痛苦、愤怒、悲伤和恐惧,我们需要耐心地倾听,深深地接纳和连接,让孩子知道,我们和他在一起,毫无保留地爱着他,那一份脆弱就会离去。那时,阳光和快乐,才会陪伴着他。

是的,我们的确不完美,有时很脆弱,但这并不能够否定我们同样是值得爱的,我们是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人。我们只需要拿出勇气,来接纳自己的脆弱,脆弱就会滋生出无限的慈悲,力量和智慧。

我们生活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社会转型如此之快,每个人背负的压力都是巨大的。“负面情绪”经常会如影随形,接纳自己的脆弱,看见自己的需要,人生才能好好继续,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勇气、慈悲和爱,活出真正的自己。

  编辑:郝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