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所有家长 升学季,谨防“假老师”“学托”骗局,无锡有多名家长被骗
2022-06-29 16:21:00  来源:无锡高新区检察院

  6-8万元转学到名校,你相信吗?又是一年一度幼升小、小升初升学季,不少家长把进入名校当做首选目标,甚至寻求不正当途径,这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2022年6月8日,无锡市新吴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假冒学校老师“学托”诈骗案一审宣判,被告人苏某获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2021年8月中旬,距离开学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家住无锡新吴区的姚先生却在为儿子幼升小的事情烦心不已,因不符合无锡入学条件,孩子只能回老家上学。姚先生多方寻求解决途径,经同事介绍认识了自称是本地某实验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的“张老师”,其宣称只要花费3.6万元就能解决孩子的入学难题,如若不成功全额退款。按照“张老师”的要求,姚先生将3.6万元转给了据称是该校另一名老师苏某的账户上。此后,“张老师”又以请客送礼、跑关系等理由,多次向姚先生索要钱款。张老师”信誓旦旦一定会让孩子如期转学,然而一直到11月下旬,孩子的转学事宜依然毫无进展。姚先生心急如焚,“张老师”却百般推脱,称“名校难度大”,若着急转学,可将孩子转到本地另一公办小学,并退还了部分费用。姚先生选择了相信,请“张老师”继续帮忙运作,还帮其归还欠款、请客吃饭、购买烟酒等费用。直到案发,“张老师”依然有11900元尚未退还。

  无独有偶,无锡张女士因女儿幼升小不如意,一直托人找关系想进入某民办名校。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女士在一个微信群发现有人发布中介广告,声称能办理转学进名校。张女士联络对方后,接到一个自称是无锡某民办学校总务处“刘老师”电话,称其和张女士心仪名校的领导很熟悉,一个转学名额约需6-8万元。2021年11月间,张女士决定找“刘老师”为女儿办理转学事宜,双方约定见面详谈。为了防止上当受骗,张女士还特地带上朋友徐女士帮忙查探。见面后,“刘老师”侃侃而谈,对无锡各大民办学校如数家珍,随身携带着数张某民办名校的“转学单”。期间,陆续有其他家长赶来咨询、提交“转学单”。如此这般,不仅是张女士,连徐女士都对“刘老师”不疑有他,希望“刘老师”能帮其几位朋友的孩子一同转到该校。

  “刘老师” 表示,家长们可先付学费和定金,待其和该校校董“张老师”确定好转学名额,转学完成后再给付剩余的费用。这样,张女士将25500元转账给一个名叫张某娟的人,而徐女士则代其他家长陆续转账了16万元。眼见到了承诺办好的时间,“刘老师”却打起了“太极” ,找各种理由推诿。到了12月份,家长们被一个自称校长助理“陈老师”的人拉进微信群,约好到某民办名校新城校区门口领取校服和书本。哪知到了学校门口,事情又出波折。一名家长发现来碰头的男子和“刘老师”微信朋友圈封面上的人一模一样,疑心遇到了骗子,于是私下开展调查,通过网络找到了苏某的刑事判决书,发现作案手法如出一辙。徐女士和家长们遂将“刘老师”约到茶馆,当场戳穿了他的真面目。“刘老师”承认,他就是苏某,东拼西凑退还给徐女士5万元。由于双方无法就退赔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徐女士随即报警。

  “张老师出了点事情。”2021年12月21日凌晨,吴女士接到了无锡某民办学校总务处“刘老师”的电话,称要帮校董“张老师”借款5万元。吴女士正为了女儿转学的事情请“刘老师”帮忙疏通关系,此前已经花费了7万元,尽管手上只有4万元,她依旧毫不犹豫的全部转账给了“张老师”。吴女士怎么都没想到,此时正在茶馆的“刘老师”已经东窗事发,她转账过来的钱被退赔给了徐女士。

  原来,所谓的“张老师”“刘老师”“陈老师”等均由苏某自导自演,而用来接收转账的“张某娟”系其母亲的名字。侦查发现,苏某本是个无业游民,此前因和他人假冒民办学校老师“学托”诈骗被抓,2021年3月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其不思悔改,在缓刑考验期内“重操旧业”。

  经审查,2021年9月至12月间,苏某冒充无锡多个民办、公办学校老师,假托帮助被害人的子女转学,后以好处费、学费、定金等为由,采用银行卡、微信收款等方式,先后从被害人处骗得人民币25万余元。

  2022年4月28日,新吴区检察院以苏某犯诈骗罪提起公诉,建议撤销缓刑,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最终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2022年6月8日,该案一审宣判,苏某受到应有的惩罚。

  检

  史济峰

  “新吴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

  升学季来临,不法分子利用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以帮助“择校”“转学”为名行诈骗之实,不仅伤害了相关学校的名誉,损害了教育的公平性和权威性,还耽误了孩子升学的宝贵时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家长们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要投机取巧,谨防“学托”诈骗。

  编辑:郝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