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无锡市新吴区检察院:重创新求极致 开创公益诉讼新局面
2021-07-30 11:42:00  来源:无锡高新区检察院

  湛蓝的天空下,水面澄净,几只野鸭翩然水上。7月19日一大早,无锡市新吴区检察院检察长丁宏伟带着公益诉讼部门的检察官来到了锡东水厂的太湖取水口处调研,查看取水口及周边水源地的保护情况。丁宏伟表示,要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职能,加大监督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保护老百姓的饮水安全是新吴区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的一个缩影。公益诉讼是新时代检察工作发展的着力点,是各项检察监督工作中更带有主动性的诉讼职能,也是面向人民群众更高水平、更丰富内涵的需求提供服务的一项检察业务。近年来,新吴区检察院重创新求极致,积极开创公益诉讼新局面。

  “雨水管里怎么有污水流出?”

  今年4月,检察官在该院研发的公益诉讼网格化信息系统中发现了问题。平台系统提示,根据网格员的上报,检测到辖区硕放街道垃圾中转站至杨家桥1号间无名桥旁污水管网的标识变色,通过物联网连接的探头发现疑似污水超标。

  检察官很快找到了致污原因

  收到电脑提示后,检察官根据平台精准定位,现场勘查发现此处污水管网渗漏,造成水体污染。经过实地检测和调查,检察官很快找到了致污原因:沿河一处污水井底部水泥脱落,污水从缝隙中渗入河道。该院立即向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及时整改。至4月底,渗漏管网已经全部修复,主管部门还对沿线所有污水井及管网进行了全面排查,对存在的隐患及时予以修补。

  线索来源于“网格化+志愿者”协作机制

  这个线索来源于新吴区检察院建立的“网格化+志愿者”公益损害风险防控协作机制。新吴区检察院将公益诉讼志愿者工作与检察监督工作相融合,实现公益诉讼网格化管理,形成风险防控合力。今年以来,已借助该机制排查线索32件,立案12件,涉及环境污染、公共安全、食药安全等多个领域。其中,《新吴区检察院全力构建公益损害风险防控体系报告》得到了市领导以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公益诉讼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吴区检察院

  从办好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小案做起

  实实在在守护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小井盖,大民生。新吴检察院对辖区内的百余处井盖设施进行专项检查,发现20多个问题井盖塌陷成坑,成为道路交通中的“陷阱”和“绊脚石”,造成车辆损坏和事故等问题。对此,该院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对问题井盖予以维修、排查和整改,推动用科技手段解决井盖丢失和维护问题,将窨井盖接入物联网感知项目,通过信息终端的GPS定位,相关数据发送到网格化监管平台,及时组织力量解决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去年秋天,新吴区检察院在走访中发现,某些永久性测量标志存在被渣土覆盖、毁坏的情况。新吴区检察院及时立案,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书,督促职能部门对受损、掩埋的测量标志予以维修、保护。这是全国首例测量标志公益保护案件。今年4月,新吴区检察院通过诉前检察建议,成功追回社保基金利息损失168万余元,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赠送了“护民生资金保基金安全”的锦旗。

  案件虽小,意义重大

  每一个案子

  都体现着新吴区检察院的用心和作为

  当前,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呼声渐高,无障碍设施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这一问题也早就引起了新吴区检察院的注意。该院检察人员在履职中发现,辖区内有盲道被随意占用,给视障人士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于是对辖区内的100多个无障碍设施进行调查。梳理出“被商家停车位私自侵占”“有树木障碍物”“路面被毁”等十几个安全隐患,向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对问题设施进行排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三千风雨伯渎河”

  伯渎河又名伯泰河,位于无锡市中心南端,贯穿新吴全区,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条人工挖掘河流。近年来,伯渎港淤塞严重,水质遭到严重破坏,河水渐渐变脏、变色、变臭。为保护河流,新吴区检察院围绕保护伯渎河及沿岸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文化遗产等工作,理清涉及的各行政部门的职责范围,通过“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模式,构建“综合性保护、社会化治理、公益诉讼监督”的综合保护模式,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实现“一河多策”。去年春天,该院检察人员在沿河巡查中发现,伯渎河局部区域大量存在地笼网、绝户网,于是向街道、渔业等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保护了伯渎河水域的生态资源。

  编辑:郝红梅